工商時報【記者于國欽/台北報導】
台灣出口趨緩,今年上半年成長16.9%遠低於南韓的24.4%,經貿高層昨日指出,台灣半導體及面板占出口比重仍高達1/4,但南韓半導體、面板、汽車、船舶、手機占出口比重皆在5%~8%之間,出口過度集中是導致台灣出口不如南韓亮麗原因。
中研院院士于宗先警告,出口過度集中的副作用早已出現。
根據南韓甫公布的2011年上半年出口統計,南韓上半年雖然半導體與面板出口表現不佳,但汽車出口成長25%、船舶成長30%、鋼鐵31%、石化26%,因此整體出口成長率仍達24.4%,反觀台灣,在電子產品出口趨緩下,上半年整體出口成長僅16.9%。
經貿高層指出,韓國企業在國內自成供應鏈,而且產業結構均衡地分布於汽車、造船、石化、資通、面板、鋼鐵、家電,但台灣過度集中在半導體及面板這兩大產業,因此極易受到全球電子業景氣循環的影響,今年上半年出口成長趨緩就是這個原因。
統計顯示,今年前四個月台灣出口產品中,僅積體電路即占了全體出口的18%,而液晶裝置也占了6%,居我國出口的前兩大,合計占出口近四分之一,另二極體也占3.8%,有線電話及影像電話機占4.5%,油品占5.7%,其餘出口比重皆在2%以下。反觀南韓船舶、小客車、積體電路、油品出口皆占7%~8%,而面板(液晶裝置)、有線電話及影像電話機也各占5.0%,韓國出口結構遠較台灣均衡。
中研院院士于宗先接受訪問時感慨地表示,這三十年來政府給予高科技產業多少租稅優惠待遇,但如今競爭優勢卻遠不如南韓,政府的產業政策導致生產、出口過度集中的副作用早已出現,但遺憾的是,直到如今,政府仍看不清這個問題。